学术交流丨海尔国际细胞库成功举办2021年度第一期微型学术研讨会


2021年3月4日,由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本年度海尔国际细胞库第一期微型学术研讨会在青岛海尔国际细胞库顺利召开。本期研讨会邀请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王芝辉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吴祥根教授、青岛大学药学院朱玮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下午14:30,大会在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曹启龙博士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曹博士代表公司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在致辞中,曹博士表示,海尔生物科技致力于推动生物科技发展和应用,本次举办第一期微型学术研讨会,希望促进学术交流、相互了解,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双方的干细胞科研及临床应用水平,更好地带动干细胞和创新药物研发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学术研讨会上,王芝辉教授介绍了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药物的研发进展和作用机制,并详细讲解了其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尤其是治疗实体瘤方面的独特优势。

吴祥根教授就植物来源型小分子纳米材料及眼药的研究进展展开了专题报告。

朱玮教授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塑青光眼小梁网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领域应用新技术、新理念以及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讲座。

会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与会专家介绍



向左滑动了解更多与会专家
自2016年,我国将细胞治疗纳入“健康中国2030”计划后,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政府对细胞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与要求,我国细胞治疗技术得到了规范、快速发展。
2021年1月28日,科技部发布通知,将“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启动重点专项任务。

当前,备受瞩目的2021年全国两会也于3月4日隆重召开,据悉已有多位代表委员将为细胞行业发展建言献策,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也为尽快实现临床转化、满足患者需求、造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了积极意义。放眼世界,整个产业的技术迭代正在加快,我国需要紧紧抓住此发展机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方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坚持深耕科研沃土,在细胞生物技术研发、临床转化等健康产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公司拥有以泰山学者、临床专家组建的顾问团队,另有高水平的以博士和硕士为主的研发、技术与质控团队。以细胞存储为初始抓手,海尔生物科技投资建设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符合细胞药物生产的B+A级GMP层流实验室海尔国际细胞库,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系统认证。公司依托高标准的无血清培养体系和海尔航天级的深低温冻存技术,开展细胞的存储、制备(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以及相关的细胞技术研发、衍生产品开发等项目。目前公司已申报2个发明专利与14个实用新型专利,均已受理,两个国际专利正在申报中,已发表SCI文章5篇。科、教、研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知名度不断提高。

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与青岛、成都、日照、济宁、邯郸、聊城、菏泽、定州等多个区域达成政企合作,设立细胞制备中心或细胞组织库,并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海洋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科技大学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滨州医学院等多所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各项产学研转化项目。并同步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糖尿病、膝骨关节炎等多种不同疾病的临床研究与临床前研究,致力于打造物联网模式下的生命健康科技生态,创建修复医学医药生态品牌。